北京市事业单位培训适合哪些人?不同岗位与阶段的需求指南
北京市事业单位培训覆盖哪些群体?从刚入职的新人到资深人事干部,从普通党员到单位负责人,不同岗位与阶段的工作人员都有对应的培训需求。比如西安阎良区针对新进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提高我区事业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责任担当意识、履职尽责能力,8月25日,西安市阎良区2025年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班正式开班。(来源:西安市阎良区人民政府);扬州江都的岗前培训班则包含了退役安置士兵、“三支一扶”人员等,参加本次岗前培训班的学员包括2025年事业单位新录用工作人员(含退役安置士兵、消防兵、“三支一扶”人员)和2025年国企选聘优青。(来源: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这些新人刚进入事业单位,需要快速适应角色,岗前培训是他们的“第一课”。
人事干部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群体,也是培训的重点。比如荆州市人社局组织的人事管理业务培训会,全市270名事业单位人事干部集中“充电”,为深入贯彻落实 “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部署, 全面提升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 9月19日,荆州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培训会。市直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人事科室负责人、各县(市、 区)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负责人等270人参加培训。(来源:荆州市人社局)。他们需要掌握最新的人事政策、操作规范,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根据规定,所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完成固定学时的培训。中组部、人社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明确,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或12天)。其中公共科目不少于30学时,专业科目不少于60学时。(来源:汨罗市人民政府)。这意味着无论是新人还是老人,都需要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党员群体的培训则侧重思想与专业的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中提到,(八)事业单位党员培训。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工作等重要论述,结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等,引导事业单位党员增强思想觉悟、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源:搜索引擎)。党员需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同时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很多人疑惑怎么凑够90学时,其实有三种方式。怎样才能获得90培训学时?答:有3种参培方式:一是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二是符合学时认定的在职实践培训,如主持科研项目、著书发表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23种学时认定类型(详见湘人社发〔2023〕14号,摘录附后);三是“湖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监督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培训监督服务平台”)网络培训。(来源:汨罗市人民政府)。无论是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还是通过在职实践,或者线上学习,都可以累计学时。
现在的培训方式越来越灵活,线上线下结合成为趋势。比如乌兰察布市人社局举办的新入职人员培训班,此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邀请中央党校、自治区党校资深专家进行“现场+直播”授课。(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网站)。这种方式既方便了学员,又保证了培训质量。
延伸内容
在北京,成公职教作为本地大型综合性教育企业,专注于事业单位等培训。成公职教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警、选调生、村干部、三支一扶、银行、公开遴选、教师招录等研究、培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企业。于2018年起,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有着良好的合作经历。成公拥有上千名精良师资,每一位讲师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致力于帮助学员考上理想的岗位。
- 
成公教育宣传片视频
 
 
 
 
 
 
 
